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公司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HSE管理 科技创新 技术交流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公司业务
 
→ 石油勘探
→ 固体矿产勘查
→ 工程测量
→ 工程物探
→ 水资源论证及施工
→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数据处理
资料解释
仪器设备
设备研发
公司业绩
 
资料解释 您当前的位置是:首页 >> 产品与服务 >> 资料解释
 

多道叠加自然电位法资料处理流程:

   1.数据解编及分析:原始数据是以Seg2方式存储,首先,把Seg2方式存储的数据转换为ASCALL码,进行分析统计,给出该测点的实测数值。
    2.极差改正:尽管本次使用的自然电场观测电极性能良好,但电极之间仍存在极差,而且这种极差随时间变化,因此对野外观测到的自然电位应进行极差改正。其主要目的是解决不极化电极的极差及接地电位对观测结果的影响。
    3.闭合环平差:为提高观测精度,在测线之间及与基线之间形成了多重闭合环,通过闭合差的大小来评估观测的精度及上述各项改正的精度。通过闭合环平差消除积累误差。理论上,基点连测时始于某一基点经基点连测回到该基点时,其基点连测闭合差应为0,但由于复杂的自然电场随时间不断变化,并且各种产生误差的干扰因素难以彻底消除(电极极差、仪器精度、地表条件变化),使得基点连测往往产生较大的闭合差,所以闭合差较大时,基点网平差应该是野外资料处理最基础手段,本工区共布基点195个,组成65个大闭合环,经计算闭合差最大12.54mv,最小0.02mv,平均6.14mv,均小于3√n,达到了规程及设计要求。
    4.基点改正:利用已完成的基点连测数据,经滤波处理,校正到全区的总基点上。在此基础上,对工区所有测点数据进行了基点改正。
    5.正常场校正:由于总基点不可能恰好选在工区内自然电位零点处,因此,应根据工区自然电位正常值(一般选用平均值)对正常场进行校正。
    6.不同地貌景观校正:通过统计不同景观地区的平均值来校正地貌景观的影响。
    7.地形过滤电场校正:由于地下水渗流的复杂性,地形过滤电场的校正采取分段、分层次的方法: 在区域上,分时段进行过滤电场的校正,采取线、区、面三个层面的校正。 在地形高差上,分高程段进行过滤电场的校正。
    8.地形改正:在物理意义上,自然电位法测量的是一种位场,它的地形改正(曲化平)问题就是位场的延拓问题。在数学上就是要求得半空间狄里希莱问题的解。 上式就是自然电位位场的曲化平公式。 其中:u(ξ,η,0)在应用中取实际测量值,u(x,y,z)为曲化平后的自然电位值,z表示化平高度。
    9.延拓方法
   (1)向上延拓 自然电位异常的向上延拓看来是精确的,但为计算上部空间一个点的场值需要积分区间无限大,这是不实际的。实际计算时总是用有限项的和来近似无限积分。因此向上延拓换算的准确度主要决定于参与计算的面积及剖面长度。点数越多,计算精度越高。但所造成剖面边缘的损失也越大。延拓的高度越高,为保证必要的准确就要求参与计算的点数多,因而带来的边缘损失也越大。向上延拓是一种削弱局部干扰异常,反映深部异常的处理方法。我们知道,自然电位场随距离的衰减速度与具有剩余电荷地质体体积有关。体积大,自然电位场衰减慢;体积小,衰减快。对于同样大小的地质体,自然电位场随距离衰减的速度与地质体埋深有关,埋深大,自然电位场衰减慢,埋深浅、衰减快。这样就可以通过向上延拓来压制局部异常的干扰,反映出深部大的地质体。
   (2) 向下延拓 向下延拓是由实测自然电位场向电荷源方向延拓。从数学上知道,若边界值有极微小的变化时,所得的解可以变化很大,即解是不稳定的。这是一类不适定问题,原苏联的吉洪诺夫用泛函分析方法讨论了解不适定问题的数学原理,但具体算法尚有待研究。野外实测数据总会有一定误差,这些误差就会在解中表现为很大的数,以致把真实的解掩盖掉。因此将圆滑和下延拓配合使用,在向下延拓之前对异常进行圆滑。
    10.不同尺度的滤波:从原理看频域滤波是频域乘以一个H(u,v)滤波(传递)函数,这时相当于在空间域把图像与滤波函数的空间域函数h(x,y)做卷积。因此可把频域的滤波处理改为在空间域执行卷积。空间域滤波方法需要找到滤波函数H(u,v)的空间域函数h(x,y)。 具体作法就是把图像分成许多小区进行滤波,但此操作是在空间域做卷积。这个小区被称为滤波窗口,大小一般取 3×3、5×5等。显然小区越大计算量越大。因此常用的程序往往都选择3×3的滤波窗口做卷积,选择不同的滤波窗口就可以实现图像的高通、低通、带通、带阻等滤波操作。

                           

 
 
 
 
版权所有@陕西探地勘测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一号1916室 电话:18109281090 邮箱:sxtd200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