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玛尔挡750kV输电线路工程J1767#塔塔基物探勘查
一、项目概况
2018年2月受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了西宁~玛尔挡750kV输电线路工程J1767#塔塔基物探勘查工作。拟采用工程物探中的浅层地震方法查明:测线控制范围内的不良地质发育情况,勘查深度地表下60m深度以浅。
根据项目要求,本次工作于2018年1月13日进入工区,于2018年1月15日完成野外数据采集工作,共完成地震测线3条,完成地震测线总长2183m,反射剖面总长2183m.
工程场地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同德县境内,同德县地处海南、黄南和果洛三个藏族自治州的交接处,省道西久公路自北向南贯穿全境,黄河由东向西以半环状绕县半周。县城所在地尕巴松多镇海拔3060米,距州府恰卜恰镇256公里,距省会西宁市282公里。
二、地震地质条件
工程区属典型青藏高原地貌,测线范围内的高差变化在300m左右。覆盖层以残坡积粉土为主,下覆基岩主要为泥质砂岩。滑坡体与下覆地层之间具有较大的地震波阻抗差异,滑坡体弹性波速度低于周围围岩速度,滑坡体底界面在地震反射波时间剖面上表现为能量较强的正相位同相轴。工区地表落差较大,加之有高压电干扰,工区地震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工区地貌见图1-2。
 图1-2 工区地貌
1、方法原理
浅层地震反射波勘探方法是利用地下介质的弹性差异探测地下目标物的一种物探方法,它利用了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主要是指波振幅、频谱、相位、波长等参数;而运动学则指波的传播与空间关系。根据波场理论,地层产生反射波的必要物理条件是ρV1≠ρV2即地层间存在波阻抗差,亦即反射波发生在波阻抗ρV的分界面上。通过观测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来获取各个波阻抗界面上的反射波图像,就可以直观的反映出具有一定地质意义的波阻抗界面(地质层位),在地下的形态及构造发育情况。
2、地震仪器设备
本次工作采用国产GDZ-48集中式数字地震仪进行数据采集,其中接收单元采用单只100Hz P波检波器,见图2-1。

图2-1 资料采集仪器设备
3、地震资料采集方法
根据勘查目的,采用如下工作方法及参数:
24道接收,端点激发、中点激发,6次覆盖观测系统。主要采集参数为:
观测系统参数:
·道距:5m; ·仪器接收道数:24道;
·覆盖次数:24次;·炮点距:10m;
·偏移距:10m; ·排列方式:单边放炮及中间放炮。
·激发:锤击激发。 ·接收:单只100HZ P波检波器接收,做到实、直、深、准、不漏电。
·采样率:0.5ms;记录长度:1s; ·固定增益:36db;
·滤波档:全通; ·记录格式:SG2格式。
施工现场图片见图2-2:

图2-2 施工现场照片
|